新書丨黃文傑《秦漢文字的整理與研究》(附曾憲通序)
发布人:中国秦文研究会秦文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6-03-07 21:16 点击率:3527
秦漢文字的整理與研究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作者簡介:
黃文傑,中山大學文學博士、教授,主要從事漢語言文字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研究方向爲戰國秦漢文字。專著《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商務印書館,2008年)入選“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2008年),並獲廣東省2008-2009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一等獎。
內容簡介:
《秦漢文字的整理與研究》通過對秦漢文字各種材料和各家研究成果的全面收集和分類系統整理,特別是對新世紀出土的秦漢文字材料盡可能詳盡地收集整理,使學術界能較全面系統地掌握秦漢文字的新數據和新成果。在此基礎上對秦漢文字形體特點和演化規律的探討、對秦漢古體字的深入研究、對秦漢文字中的異構字的詳細分析研究,以及對秦漢文字文本的校讀和對疑難字詞的考釋,對漢字發展史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目 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秦漢文字的研究現狀及趨勢
第二節研究秦漢文字的價值
第三節本書的基本內容和預計突破的難題
第四節本書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秦漢簡帛文字
第一節秦漢簡帛文字概述
第二節秦簡牘文字材料介紹
第三節漢簡帛文字材料介紹
第四節小結
第三章秦漢金文
第一節秦漢金文概說
第二節秦漢金文的著録和研究
第三節20世紀後半葉以來公佈的秦漢金文
第四節漢代金文年代表(部分)
第四章秦漢石刻文字
第一節秦漢石刻文字概說
第二節秦漢石刻文字的著録和研究
第三節新世紀公佈的秦漢石刻文字
第五章秦漢陶文(含漢代瓦當文字)
第一節秦漢陶文
第二節漢代瓦當文字
第六章秦漢印章文字(含秦漢封泥文字)
第一節秦漢印章文字
第二節秦漢封泥文字
第七章其他載體上的秦漢文字
第一節寫在麻布、麻紙上的墨迹
第二節漆器文字
第三節骨器文字
第四節貨幣文字
第八章字書上的秦漢文字
第一節《急就篇》等童蒙識字書
第二節《說文解字》
第三節《說文解字》中的秦篆和漢篆
第九章秦漢文字的字體
第一節秦漢篆書
第二節秦漢古隸
第三節漢隸
第四節漢代草書
第五節漢代楷書和行書
第十章秦漢文字中的古體字
第十一章秦漢文字形體演化的現象和規律
第一節簡化
第二節繁化
第三節異化
第四節類化
第十二章秦漢書寫文字中的異構字
第一節秦漢書寫文字異構字簡釋
第二節小結
第十三章秦漢銘刻文字中的異構字
第一節秦漢銘刻文字異構字簡釋
第二節小結
第十四章秦漢文字考釋
第一節睡虎地秦簡牘詞語考釋
第二節漢代金文考釋
第三節漢代印章文字考釋
第四節用秦漢古隸證明《說文》小篆字形分析是否正確
第十五章結語
參考文獻
秦漢文字之書名、篇名簡稱表
後記
序
秦漢文字在漢字發展史上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秦處宗周故地,秦文字既是商周文字的直接傳承,也是先秦古代文字之終結;漢在武帝以前雖然繼續沿用秦代保留篆意的古隸,之後便逐漸出現完全失去篆意的今隸,它標誌着古今漢字已從過渡期正式進入今文字的時期。所以,秦漢文字是處於古今漢字大變動和大融合的特殊階段,其特點是:古、籀、篆、隸、楷、草、行各種字體相容並蓄,一應俱全。這就是漢字之所以爲漢字的道理所在。其中,古籀是前代文字的遺存,篆隸是介乎篆書與漢隸之間的一種過渡形態,是研究漢字由篆變隸的絶好材料,至於隸變之後相繼出現的今隸即漢隸以及草書、楷書和行書,則以其明顯的書寫優勢而逐漸發展成爲應用文字的主體,且一直沿用至今。可見秦漢文字在漢字發展史上具有獨特的、無可代替的重要價值。
中山大學素有研究秦漢文字的傳統。1931年和1935年,容庚先生撰集的《秦漢金文録》和《金文續編》先後問世,奠定了秦漢金文著録和研究的基礎,其編纂體例和方法,成爲後來編纂此類金文資料的不二法門,可稱是秦漢金文著録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1938年,商承祚先生即着手《石刻篆文編》的編撰工作,直至1957年才出版發行,該書所録之秦漢石刻篆文尤多。1983年,商先生又出版了《說文中之古文考》。這兩部著作在學術界有着廣泛的影響,成爲後代研究秦漢古文和篆文的重要依據。商先生還對新出土的秦漢簡帛文字有深入的研究,並率先手書《商承祚篆隸冊》(1981年)和《商承祚秦隸冊》(1983年)行世,成爲我國書法藝術的一大亮點。
20世紀70年代以來,大批戰國、秦漢時期的文字資料陸續重見天日,受到學術界的極大關注。新的發現帶來新的學問,學術界分別從歷史、文獻、語言、文字、民俗、法律等方面進行探討,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1974年初夏,筆者有幸隨商承祚先生到北京紅樓參加“秦漢簡帛整理小組”的工作,有機會接觸到這些新出土的簡帛資料,對銀雀山漢簡、睡虎地秦簡和馬王堆帛書有一定程度的瞭解。1976年回校後又參加由商承祚先生主持的《戰國楚竹簡彙編》的整理工作。筆者利用新出秦簡《日書》中的“秦楚月名對照表”寫成《楚月名初探》一文,考釋出望山楚簡中反復出現的“爨月”、“獻馬”三個代月名所指代的具體月份,使望山楚簡的相關簡文得以排定其先後序列,凸顯秦簡《日書》的學術價值。1981年秋至1983年冬,筆者應香港中文大學之聘,與饒宗頤先生共同完成楚地出土文獻三種研究,《雲夢秦簡日書研究》就是其中的一種。1984年回校後按照組織的安排,開始與黃君文傑建立了傳、幫、帶的“師徒關係”,並聯名向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申報“睡虎地秦簡文字編”的立項課題,共同着手編纂,並一起到湖北省博物館核對過原簡,後因照片問題未能出版。此後文傑君在職攻讀學位,其碩士學位論文和博士學位論文皆與秦漢文字有關,均由本人擔任導師。畢業後他仍繼續以戰國秦漢文字爲主攻方向,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上不斷有新的收穫。
新世紀之初,許多老一輩的資深教授相繼從教學第一綫上退了下來,過去由本人開設和主講的“秦漢文字研究”專題課組織上安排由文傑君來接棒。打從接棒之日起,文傑君即有意識將教學和科研結合起來,計劃在過去完成學位論文的基礎上,進一步加以拓展和補充,充分吸收前輩的教學經驗和學術界已有的研究成果,逐步編寫講稿。隨着新出土的秦漢文字材料越來越多,新發表的研究成果越來越豐富,他希望能夠建立起新的教學內容和體系,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修改和充實。經過多年的不斷努力,終於編出了一部比較完整和充實的“秦漢文字研究”講義。從2006年起,文傑君又在“秦漢文字研究”講義的基礎上,不斷修訂和補充,努力完成廣東省哲學社科規劃項目“秦漢文字的整理與研究”這一課題。至2012年該項目結項時,被專家組評爲“優秀”等級。要之,該書稿《秦漢文字的整理與研究》是在原“秦漢文字研究”講義的基礎上,經過廣東省哲學社科規劃項目立項,不斷加以拓展和深化的一項學術成果。其創新表現,約有如下數端:
一是全面收集和系統整理秦漢文字資料。秦漢文字有簡帛文字、金文、石刻文字、印章文字、陶文、《說文解字》小篆等,形體複雜,材料分散,收集和整理實屬不易。文傑君却知難而上,他不厭其煩地對這些資料進行了全面收集和系統整理,爲此書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書中系統詳實的文獻著録和研究現狀綜述,以及對大量典型個案的分析和具體資料的說明,對學界從事進一步研究將大有裨益。
二是在對相關資料的大量字形進行普查的基礎上,具體而微地描述和分析了秦漢文字形體變異的現象和規律。通過幾百個比較典型字例的層層剖析和歸納,指出簡化與繁化、異化與同化不但是先秦文字變異的規律,也同樣是秦漢文字變異的規律。書中分別就筆劃簡化和偏旁簡省、音近聲旁通用和義近形旁通用,以及和變異相對的類化現象與規律進行了有益的探討,全面而深入地揭示了漢字發展的內部規律,在理論和實踐上頗有啟迪的作用。
三是對秦漢文字若干重要問題作了專題探討。如將秦漢文字從體系內部進行比較,與先秦文字和魏晉以後的文字進行比較,闡發秦漢文字中篆書、隸書(篆隸和漢隸)、草書、楷書和行書各自的特點及其相互關係;考究秦漢古體字與《說文》古文和籀文以及出土古文之間的淵源關係,闡明秦漢文字的性質;對秦漢文字中的七百餘組異構字進行詳細的分析研究,進而指出異構字大量增加是秦漢文字的特點之一,等等。充分展現並深刻揭示了秦漢文字的演化過程,十分精彩。
四是在充分吸收學術界已有成果的基礎上,考釋了一批疑難字詞。本書專注於秦漢文字的本體研究,對文本釋讀中的某些疑難字詞盡可能加以考釋和疏通。如第十四章對秦漢文字的考釋,可謂異彩紛呈,其中對“離倉”“收”“鋈足”“未來”“?”“登”“賽”“武”“朋”“集”“趙舍兒”“左充”等的考釋尤具卓識,構成本書的一大特色。
總而言之,本書是第一部全面整理和系統研究秦漢文字的學術專著,也是這一領域的一項可喜的新成果,它不但對進一步研究秦漢文字具有珍貴的文獻價值,對於今後加強漢字發展史的研究,也有不容忽視的作用。鑒於本人與文傑君長期建立的友生情誼,值此文傑君新著行將付梓之際,本人固樂觀其成,爰綴數語以爲祝賀!
曾憲通
甲午清明於珠江南岸康樂園之晴翠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