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与秦代文明
发布人:中国秦文研究会秦文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6-12-12 11:26 点击率:1896
东周与秦代文明
李学勤
本书在掌握大量考古材料的基础上,将考古成果与历史理论和文献相结合,先以诸侯国为单位,分述东周与秦代各诸侯国的文物考古材料及有关历史问题,然后分类研究当时的青铜器、铁器、金银器、玉器、丝织品及制造技术、货币、玺印、简牍、帛书、帛画、文字等,全面勾勒处于巨大变革时期的东周和秦代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是一部材料与观点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俱佳的考古和文化史专著。本书自上世纪80年代首次出版,曾被译为英、日文出版、产生较大影响。新版吸收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东周与秦代考古方面的最新发现和研究成果。
本书在掌握大量考古材料的基础上,将考古成果与历史理论和文献相结合,先以诸侯国为单位,分述东周与秦代各诸侯国的文物考古材料及有关历史问题,然后分类研究当时的青铜器、铁器、金银器、玉器、丝织品及制造技术、货币、玺印、简牍、帛书、帛画、文字等,全面勾勒处于巨大变革时期的东周和秦代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是一部材料与观点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俱佳的考古和文化史专著。本书自上世纪80年代首次出版,曾被译为英、日文出版、产生较大影响。新版吸收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东周与秦代考古方面的最新发现和研究成果。
这部书的第一部分,在“导论”之后分别论周、晋、韩、赵、魏、晋附近列国,中山,燕,齐,泗上诸侯,楚,楚以北列国,徐、吴、越,巴、蜀与滇、秦,统一后的秦,社会等级。第二部分则以文化遗存的类别分章,分论青铜器,青铜农具和建筑饰件,铜镜,铁器,金银器、玉器,漆器,丝织品,货币,玺印,简牍,帛书、帛画,文字,最后有“结论”。作者把东周时代列国划分为七个文化圈,即中原文化圈,北方文化圈,齐鲁文化圈,楚文化圈,吴越文化圈,巴蜀滇文化圈,秦文化圈。应当说,这是合于历史实际的东周文化区域的科学划分。事实上,我们还看到,巴蜀地方较早与秦地有较密切的联系,秦兼并巴蜀之后又使两地的文化有所融合,是显著的历史现象。李学勤教授对于秦文化圈分析说:“关中的秦国雄长于广大的西北地区,称之为秦文化圈可能是适宜的。秦人在西周建都的故地兴起,形成了有独特风格的文化。虽与中原有所交往,而本身的特点仍甚明显。”他还指出,楚文化的扩展,是东周时代的一件大事。“随之而来的,是秦文化的传布。秦的兼并列国,建立统一的新王朝,使秦文化成为后来辉煌的汉代文化的基础。” 在该书第一部分分论各区域文明遗存的内容中,“秦”和“统一后的秦”两章所占篇幅相当多,在“社会等级”一章,更多地运用了秦的资料。这些情形,都表明了作者对秦史和秦文化的重视和熟悉。 书中最后一章“结论”中说:“东周到秦代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时期”,“我们要深刻地了解这个大时代,必须用变革的观点去观察其间的历史脉络。”作者以四个方面的历史演进为主脉,勾画出这一历史时代的基本面貌:“一,在考古学上,由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过渡;二,在经济史上,井田制的崩溃和奴隶制关系的衰落;三,在政治史上,从以宗法为基础的分封制到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四,在文化艺术史上,百家争鸣的繁荣和结束。”
作者简介
李学勤,1933年3月生于北京。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年至1953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编著《殷墟文字缀合》。1954年到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员。1985年至198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1991年至1998年任所长。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文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钱币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兼多所大学教授。1996年起任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1984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6年被选为美国东方学会荣誉会员,1997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古文字学和文献学。
主要著作有《殷代地理简论》1959、《东周与秦代文明》1984、《新出青铜器研究》1990、《比较考古学随笔》1991、《周易经传溯源》1992、《简帛佚籍与学术史》1994、《走出疑古时代》1996、《古文献丛论》1996、《缀古集》1998、《四海寻珍》199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