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文類纂
发布人:中国秦文研究会秦文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7-01-09 10:24 点击率:2490
新書丨洪颺主編《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文類纂》(附序、後記)
古文字微刊
目 錄
序
凡例
正文
檢字表
後記
序
由洪颺、王譯然、王叢慧、朱添編纂的《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文類纂》一書即將在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蒙作者抬愛,讓我在書前寫幾句話。洪颺曾在吉林大學聽過我的課,又在厦門大學讀過由我任聯繫導師的博士後,還同我一起編纂過《新甲骨文編》,故寫序的請求於情於理皆不好推辭。
當今的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呈現出全面精細化的趨勢。這一方面是因爲各種材料的層出不窮,帶動了學術界對這一學科的熱情持續走高,使得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內部的分科越來越細密,研究越來越深入;同時也得益於新技術手段之賜,使我們對資料的處理更爲精密快捷。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我曾參與《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和《殷墟甲骨刻辭類纂》兩部大型的甲骨著錄書的編纂。當時電腦還沒流行,複印技術也是剛剛開始應用,因此摹寫全靠手工對臨。編纂《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時還算容易,到了編纂《殷墟甲骨刻辭類纂》時就費勁了。卜辭摹寫好後,因爲每條卜辭可能要收錄多次,只能採用複印的辦法,即按需要收錄的次數决定複印的份數。當時我們編書是在杭州,複印却只能在吉林大學古籍所進行,於是只能靠兩邊不停地郵寄。因爲複印量大,記得用壞了兩臺日本進口的影印機。摹好的卜辭複印好後,還需要把紙上的卜辭一條一條地割下來,先裝到不同字頭的牛皮紙信封中,再按字頭歸類一條一條地貼在紙上。如今出版的《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看上去一頁一頁平展整齊,可很多人想像不到,原稿每頁上的卜辭其實都是一條一條地貼上去的。當時爲了趕工,最多時雇了6個小姑娘用刀片在玻璃板上不停地切割紙條,刺啦刺啦的切割聲每天在耳邊響個不停。雖然工作異常辛苦繁瑣,可結果還是因參與編纂的每個人寫字風格不同,摹寫水準有差別,摹好的卜辭看上去風格不夠統一,效果也不甚美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使用。
在有電腦的今天,上邊所述在編纂《殷墟甲骨刻辭類纂》時遇到的困難,可以說都變得易如反掌。以這部《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文類纂》來說,所有工作都是在電腦上進行的。書中所引卜辭的所有字形均採用電腦處理,並加以黑白翻轉。處理的字形以拓本爲主,輔以照片,也適當參照摹本,字形模糊不辨的則直接截取原拓。這樣直接選取原形的做法既保證了字形準確真實,又因黑白翻轉的處理,使得字形看去清晰美觀,避免了直接截取造成每個字形都呈現成一個黑塊的弊端。這種用原形編纂甲骨文類纂的方式,可以說是這部書的首創,是值得特別稱道的地方,也是後來的學術史應該留下一筆的重要事例。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發現的花園莊東地甲骨,共有甲骨1583片,其中刻辭甲骨689片,且包涵很多完整的龜板,是殷墟科學發掘以來繼一九三六年YH127坑、一九七三年小屯南地甲骨發現後的第三次甲骨大發現。這批甲骨的占卜主體是稱作“子”的貴族,屬於典型的“非王卜辭”,不僅字體和文例風格獨特,而且卜辭的內容也十分豐富,因此一直吸引着學術界的關注。前此學術界在有關這批甲骨的文法文例、文字考釋、商代家族形態、學校教育、疾病醫療、禮制、地理各個方面都已經有了很多高品質的研究,如今即將出版的這本《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文類纂》可以說是錦上添花,將爲花東甲骨的研究提供一本更爲準確便捷的工具書,方便大家使用。
洪颺教授在擔任遼寧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行政事務繁忙的同時,還能擠出時間上課,帶研究生,搞科研,尤其對科研的追求還是那麼執着,這是非常值得稱道的。真心希望她能更好地協調兼顧各方面的關係,在保重身體的前提下,做出更好的成績來。
劉釗 二〇一六年五月於復旦大學光華樓
後 記
二〇〇五年我跟從劉釗師編纂《新甲骨文編》的時候,就對新出土的花園莊東地甲骨進行了關注,也發現了在字形摹寫和釋文上的一些問題。當時囿於編纂體例和時間限制,《新甲骨文編》僅對花東新見字形以及有別於舊著錄所見字形選擇性地收錄。《新甲骨文編》的出版(二〇〇九年初版、二〇一四年增訂再版),讓我積累了一定的甲骨文工具書編纂的經驗,彼時也正餘熱未減。所以從二〇〇九年我新一屆的研究生入學伊始就選定了花東甲骨卜辭方面写作論文,其中就有如《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文字編》(朱添,二〇一二年)一類的選題,進而萌發了編纂類似《殷墟甲骨刻辭類纂》工具書的想法,與此同時也就開始了本書的編纂。全部書稿由我負責編排統籌,王譯然同學在前期字形處理上做了較多的工作,王叢慧同學在後期的校訂和填裝表格上協助我做了不少工作。
我們在二〇一一年得見齊航福、章秀霞伉儷的《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刻辭類纂》出版,是書編撰精細謹嚴,嘉惠學林。時拙書編纂已近於煞尾,在二〇一三年通過我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驗收。本書在編纂體例上因襲《殷墟甲骨刻辭類纂》,以方便學術界將舊有卜辭和新見材料結合使用。所錄甲骨文辭例一律存原篆,採用電腦處理,與齊書不同,讀者可兩者參考對照使用。另外,本書在編纂過程中,儘量吸收了學術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力求擇善而從。
古文字工具書的編纂異常艱辛,本書是繼編纂《新甲骨文編》之後讓我又一次深刻體會了個中滋味。編纂工作本身雖苦,但苦中有樂,給我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餘留有一塊淨土,現在都成了回憶。在書稿整理即將付梓的時候,感謝劉釗師於百忙之中撥冗幫我提出修改意見,爲本書賜下序言。感謝李無未師無論是身在國外還是在厦門的關心和教導。單位領導和同事幫我分擔若干任務,朱添、于荻、馬惠雋同學協助我校訂部分書稿,在此一併致謝。福建人民出版社賴炳偉先生協助策劃、敦促書稿出版,特別感謝。本人學識淺陋,精力有限,書中錯訛粗疏在所難免,希望學術界方家時賢不吝賜正。
洪颺 二〇一六年五月於大連